Vanessa Sánchez Martín:“合规就像细雨,悄然渗透”
迪迪特新闻February 27, 2025

Vanessa Sánchez Martín:“合规就像细雨,悄然渗透”

#network
#Identity

目录

Vanessa Sánchez Martín 不仅在合规和反洗钱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而且其深厚的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功底为她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她毕业于经济学专业,并获得了财务管理与证券市场硕士学位,同时持有 CUMPLEN 颁发的企业合规认证、INBLAC 的反洗钱专家资格、SEPBLAC 注册的外部专家资质,以及区块链、加密资产、智能合约与 Web 3.0 领域的法律与合规专家认证。

在从保险业到专业咨询的职业历程中,Vanessa 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到见解,阐释了企业如何循序渐进、有效地实现法规合规。“合规就像细雨——如果你在暴雨中出门,立刻会被淋湿;而细雨则会悄悄渗透,润物无声。”

问题:作为一名经济学出身的专家,是什么促使你踏入合规和反洗钱领域?

回答:实际上,我是偶然进入这一领域的。2015 年初,当时一位主管在保险福利部门对我说:“我们需要补充现有客户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信息,把资料补全。你愿意尝试吗?”我当时回答说对此一无所知,于是她便把相关法规交给我研读。

我开始查阅资料,逐渐了解其中的奥妙。我想,正是因为我天性严谨、注重结构化管理,这使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这里每件事都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

问题:你扎实的经济和财务管理背景是如何影响你在合规和反洗钱工作中的方法论的?

回答:我认为很多人对这个领域存在误解,认为从事合规工作的人必须是律师。但实际上,许多需要分析的问题都需要从经济和财务角度出发。举例来说,我在技术部门工作时,经常需要分析财务报表、计算各类比率或流动资金情况。在这些场合,律师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而我的经济学背景使我能够迅速捕捉到数据中的异常之处,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核实。

这种跨界知识非常宝贵。事实上,这个领域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纯粹依赖法律条文。你确实需要掌握法规,但你并非在为涉嫌洗钱的对象辩护。我坚信经济视角在这里至关重要,甚至曾经教授律师如何处理这些操作。

毕竟,向律师讲解金融知识,确实充满挑战。

问题:你曾涉足合规与反洗钱的多个领域,多年来你认为法规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近期有哪些里程碑事件最为关键?

回答:最初谈到洗钱预防时,很多人会误解为是在指责某人犯罪,很难让他们明白这实际上是为了确保企业依法运作,而非针对某个个人。

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受监管机构还是普通公众,都逐渐意识到这种犯罪的严重性,并明白必须携手合作。当然,数据保护法在我们获取打击洗钱所需信息时,也时常增加操作难度。

至于重大里程碑,目前我认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转折点。在合规方面,企业确实需要建立道德准则和配备合规官;而在预防层面上,仍存在不少疑虑——可能是因为商业运营未达预期。以房地产中介为例,他们常担心索取客户信息会影响房产交易,从商业角度看,这反而被视为一种限制而非助力。我们仍在努力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尽管进展已见,但理想状态尚未实现。

此外,现在甚至出现了用比特币购房的新模式。比如,对某些国籍人士,因其所在国家在国际合作名单中被列为“不合作”,交易风险更高。虽然新方法正在逐步推广,使这部分人也能购房,但企业仍旧不愿实施 KYC 系统或核实资金来源。

有趣的是,我记得有中介曾夸口称所有客户的银行账户都有 12 万欧元,这让我们大为震惊。实际上,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如此巨额资金!必须追查资金来源,否则细节之处极可能隐藏风险。尤其是在西班牙沿海地区,这类高风险区域问题尤为突出。

问题:法规总是落后于技术发展。你认为现行法规能否有效应对 Web 3.0 和去中心化技术带来的新风险?还是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框架?

回答:不,目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际上,Didit 在数字身份认证方面的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对于实现合规监管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仍面临许多问题。大家对数据保护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因为我们需要收集的大量文件容易丢失,而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工具和相应法规进行保障。

区块链技术或许能提供帮助,我也非常赞同这一思路——如果能构建一个智能合约系统,将所有信息不可篡改地存储,并仅授权相关方查看必要数据,那么一切将变得更加简便。但目前,即便是这种方式也未能完全纳入监管,法律漏洞依旧存在。

技术日新月异,而法律总是滞后,只有不断追赶,才能不被淘汰。

问题:在区块链/加密资产的监管框架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你观察到哪些差异?

回答:总体来看,反洗钱法规在区块链和加密资产领域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基本一致,这让我颇感意外,毕竟前者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监管。但从反洗钱要求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异——在 MiCA(加密资产市场法规)等特定规定下,双方都须承担同等责任,且执行标准一致。

提供服务的机构必须在初期提交操作手册和风险评估,而后续的外部专家审查也对传统机构同样严格。

传统行业应更积极拥抱新技术,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提升运营效率,而不是因畏惧风险而回避采用。提早接受技术创新,必将惠及所有参与方。

问题:你认为更严格的监管会促使机构投资者和大众更积极地采用加密资产吗?

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多次被问及。严格监管往往让人因规章繁多而望而却步。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认为更严格的监管能增强信任,因为法规有助于树立信心;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合规负担沉重,反应可能不尽相同。

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不在于是否过度监管,而在于如何实现有效监管。制定过多甚至相互矛盾的规则毫无意义,过度监管并非良策。

实现平衡的关键在于教育,不仅要监管,还要普及新型资产知识,解释其运作机制,鼓励公众探索试验,并提供相应测试平台。

我常说,学校里的许多课程未来可能用处不大,但基本的金融教育却必不可少,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毕业时拥有足够知识,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

问题:企业必须做好实施第六号反洗钱指令(AMLD6)的准备。你如何看待这一转型过程,又有哪些实际建议供企业顺利适应?

回答:首先,需要关注指令何时会转化为国家法律,因为我认为不会如预期般准时落地。以西班牙为例,我们曾因第五号指令(AMLD5)实施延迟而遭受多项处罚,希望这次不要重蹈覆辙。

在为各企业授课时,我通常会提前指明应遵循的发展路径。企业需逐步分析哪些变动会影响自身,因为 AMLD6 的所有调整并非都对每个机构有约束力。受影响的企业必须密切关注适用于自己的规定,并建议通过咨询专家等途径保持信息更新,以免事后措手不及。

确实,在推动合规改造过程中,很多人抱怨一切需一蹴而就。我常建议循序渐进,逐步巩固各个环节。

这一建议对新进入监管体系的企业尤为适用。它们首先应内化几项基本义务,明确自身应做何调整;而那些不受新规影响的企业则可维持现状。总的来说,对于已有合规经验的机构来说,转型相对顺利;而新入局者则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问题: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在强化金融机构的“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洗钱系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回答:在金融机构内,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作用非常显著,但在其他受监管行业中的应用还较为有限。许多企业希望引入 AI 技术,但因不知如何落地而心存顾虑。我认为,这与金融教育类似:大家对如何应用 AI 尚不熟悉,并担心会取代人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应学会利用这些工具,从而在各个层面提升工作效率。

举例来说,即使是一份简单的操作手册,也可以根据企业类型进行参数化定制,从而大大简化流程。关键不在于复制模板,而在于利用 AI 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用还停留在用 AI 制作幻灯片的阶段,而像 Didit 这样利用 AI 进行身份验证的案例已经开始涌现。

当然,实现合规并非必须依赖高科技,但若完全依赖人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低下。西班牙反洗钱执行局(SEPBLAC)虽然提供了非面对面操作的选项,但许多企业连传统方法都不愿尝试,只是草草签署一份 KYC 报告归档。

实际上,技术完全可以大幅提升报告编制及其他操作效率,但在我看来,目前技术的应用仍未充分发挥其潜力。一些企业订阅了监控名单服务(如那些法律要求的大型银行或金融机构),而其他企业仍依赖 Excel 来完成任务。

问题:根据你的经验,在反洗钱工作中,哪些指标最有效地帮助识别可疑活动?能否举出实际案例说明这些指标如何在现实中应用?

回答: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所在行业和企业特有的风险。一旦明确了风险指标,就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管理大相径庭,例如马德里或托莱多与西班牙太阳海岸的物业,其客户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必须清楚界定客户身份、所属行业、交易地点,并据此制定详尽的风险评估报告及操作手册,严格落实各项流程。

例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应仅因某项指标正常就忽略其他潜在异常。直觉非常重要:如果发现数据不符或存在异常,就应持续索取补充信息,直至所有数据吻合。详尽而严谨的文档记录不仅有助于风险控制,也能在日后审计时起到关键作用。

当企业在初期就对运营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管控,便能有效降低后续检查时的意外风险,尽管偶有错误,但严格遵循流程将确保问题出现时能从容应对。

问题:在金融领域,你如何平衡严格的合规要求与为客户提供良好体验之间的关系?

回答:客户需要理解,当他们被要求提供某些信息以确保企业符合法规时,这实际上也是在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试想一下,若购买房产时未进行充分尽职调查,交易中途若因合规失误导致问题爆发,整个交易将可能崩盘。

因此,必须向客户传达清楚,合规要求并非单纯为了企业自身,而是为了建立长期信任,使用户能够安心享受各项服务。当然,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度索取不必要的信息只会让客户感到不适。

问题:除了法规合规,企业内部的合规文化有多重要?你建议采取哪些措施来培养公司的强烈道德文化?

回答:企业内部的合规文化是所有工作的基石。如今大家对此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最关键的是确保高层管理者——通常也是最抗拒变革的一群——能够内化这一文化,并将其传递至全公司。

只有当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如何为防范不当行为出力时,企业才能建立起坚实的道德文化。

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举报渠道,这本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工具,但由于文化原因,有些地方的员工可能将其视为“告密”,导致渠道闲置。如果我们能将其视作优化运营、确保流程顺畅的机制,其效果将大为不同。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能认同并践行合规文化。

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特别是在企业变革迅速的时期,员工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合规不应被视为一种负担,而应作为一种提升企业整体运作的手段。必须向员工解释推行这些措施的原因、它们将如何造福企业以及其最终目的。

我常把合规比作细雨:在暴雨中你会立刻被淋湿,而细雨则会悄悄渗透,润物无声。理想的合规体系应当像这种细雨一样,逐步渗透至企业的每个层面,最终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天性。

作者区块 - Víctor Navarro
Víctor Navarro的照片

关于作者

Víctor Navarro
数字身份与沟通专家

我是Víctor Navarro,拥有超过15年的数字营销和SEO经验。我热衷于技术以及它如何能转变数字身份领域。在Didit,这是一家专注于身份的人工智能公司,我教育并解释AI如何能提升关键流程,如KYC和合规性。我的目标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性化互联网,提供可访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给个人。

"Humanizing the internet in the AI age"
Para consultas profesionales, contacta conmigo en victor.navarro@didit.me

迪迪特新闻

Vanessa Sánchez Martín:“合规就像细雨,悄然渗透”

准备好开始了吗?

隐私。

详细说明您的期望,我们将为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与我们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