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takeaways (TL;DR)
KYC 工作流是定义你如何做身份核验、应用 AML 控制并执行自动决策的结构。
无代码工作流让你在不依赖工程团队的情况下上线定制化核验。
将 KYC 自动化可降低开户摩擦、提升转化,并将运营成本最多降低 70%。
Didit 提供可视化构建器,内置证件、活体/比对与筛查模块,完全可审计且符合 GDPR 与 AML/CFT。
如果你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或有用户开户的平台负责合规或工程,你一定熟悉这句话:KYC 永远“没有结束”。法规在变、欺诈在演化,团队需要火速落地更新。
当一切都依赖工程时会怎样?用户流失(在冗长或混乱的数字流程中可高达 63–67%)、成本上升,以及因开户延期而丢失客户。
事实上,70% 的银行表示曾因开户延迟而失去客户。
与此同时,身份核验需求持续攀升——2024 年超过 700 亿次核验,据 Juniper Research 预测——而合规团队仍在 AML 筛查中与海量误报作战。
一个无代码 KYC 工作流直击痛点:让你在数分钟内设计、发布与审计流程,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环节降低摩擦,并在不拖累产品的前提下强化控制。
KYC 工作流是将步骤、规则与决策进行编排的体系,最终得出 通过、复核 或 拒绝。各公司会按自身政策调整,但通常会组合数据与证件采集、生物识别(1:1 人脸比对与被动活体)以及 AML 筛查,并叠加年龄校验、住址证明或风险问卷。
KYC 工作流不是一个好看的表单或僵硬的 SDK——它是受治理的业务逻辑,具备版本管理与可追溯性,可按风险、国家/地区或产品进行微调,无需写代码。
在 Didit 等平台上,你可通过无代码构建器以可视化方式搭建:选择模块(证件、生物识别、筛查等)、定义规则,并在数分钟内发布到生产,无需工程依赖。
除身份核验外,金融机构还需满足**反洗钱与反恐融资(AML/CFT)**义务。
一个扎实的 KYC 流程应包含:
采用无代码方法,这些配置将沉淀在可配置政策中,由合规团队自行管理,让工程团队聚焦核心研发。
一个无代码 KYC 工作流通常由三层组成:
借助无代码工作流,你可以在可控且可追溯的前提下修改规则并发布新版本。
在动手使用可视化编排器前,先定义所有核验状态及其适用时机:Not Started、In Progress、Approved、Declined、KYC Expired、In Review、Expired 或 Abandoned。
在此基础上,设定风险阈值与灰色区间:纳入生物识别指标、AML 筛查结果与自动规则,以判定哪些会话直接通过、拒绝或送审。
同时为关键能力增加兜底策略,例如在 Age Estimation 中,当生物识别年龄估计落在灰区时,触发证件核验。
良好的分层设计可显著挽回核验通过量并提升转化。
AML 筛查并非二元“是/否”。模糊匹配会处理姓名变体、重音符与音译,扩大命中范围。
还可按司法辖区、产品与客户风险动态调节控制,底层数据库持续更新。
当出现误报(十分常见)时,定义可审计的自动排除(auto-clear)标准(如姓名相似但生日不同),并为可信的重复命中建立白名单。
大多数场景可自动处理,但仍有部分需要人工复核:阈值较宽、AML 命中、证件不一致或高风险。
此时应按风险、国家/地区或原因排队,并在需要时应用四眼原则(UNIDO):特定风险决策需由两名不同人员共同确认。
所有动作都应留下可审计轨迹——日志是最好的防线。
同时,应支持一键导出会话以便外部审计或内部复盘。
强大的 KYC 工作流构建器可在零代码下自动化全流程:证件核验、生物校验、AML 筛查与自动化决策(approve、decline、review)。
运营自动化既能降低弃用率、避免人为错误,又能保持全程可追溯。本质是配置而非开发。
目标不是“让所有人通过”,而是以最低成本让优质用户顺畅通过。按风险、国家/地区或产品启用模块——不是每位用户都需要相同强度的核验。
借助 Didit 等模块化方案,你可避免捆绑套餐,只需为完成的核验付费。
Free KYC 方案(证件核验、1:1 人脸比对与被动活体不限量)可将运营成本最多降低 70%,已在 Didit 客户实战中得到验证。
通过流程自动化、减少误报与优化模块顺序,你将提升转化并降低获客成本(CAC)。
由摩擦导致的放弃是真实存在的——若核验笨拙,它会被迅速放大——因此将其纳入管控对收入至关重要。
搭建无代码 KYC 工作流是上线定制化核验的最快、最稳之道,不会压垮你的工程团队。
它让合规主导政策、阈值与法规落地,也让工程更敏捷迭代,从而降低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借助 Didit,你今天就能做到:构建、版本化、审计并扩展你的 KYC 工作流,同时兼顾合规与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