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t
注册获取演示
巴西电信业的KYC:如何遏制SIM换卡等欺诈
September 11, 2025

巴西电信业的KYC:如何遏制SIM换卡等欺诈

#network
#Identity

Key takeaways
 

SIM换卡(SIM swap)与“Mão Fantasma(幽灵之手)”已成为巴西移动欺诈的主要方式;作为链条第一环的电信运营商若不保护号码与关键流程,将面临损失、监管处罚与信任流失。

传统验证之所以失效,是因为依赖已外泄的静态数据、在可能被攻陷的渠道发送SMS验证码(OTP),以及易受骗的人工作业;携号转网与SIM补卡/复制是最关键环节,需采用强身份(证件+自拍+活体)、号码级信号、备用渠道确认与冷静期。

监管:Anatel要求携号转网必须通过SMS确认(有回复时限);更新后的RGST与RGC强化透明度与可追溯性。SMS虽属强制,但在高风险情境下不足以构成强认证。

有效策略与Didit角色:实时KYC(证件、自拍与活体检测)、在高影响流程中引入生物识别与MFA,并以号码级信号驱动决策;自动化且灵活的平台可减少人工审核依赖、提升拦截效果,并提供易集成与透明定价。

 


 

巴西正经历一波数字犯罪高峰,移动号码成为薄弱环:SIM换卡让攻击者接管号码并拦截短信OTP(一次性密码),从而进入银行账户与其他敏感金融App。结果如何?据FEBRABAN(巴西银行联合会)称,2024年银行损失达R$ 10,1 bilhões

受影响的不止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作为链条起点,同样因身份欺诈而承受直接损失、监管处罚与用户信任受损

骗子的作案手法已相对清晰:借助社会工程学,利用运营商流程薄弱处,以在暗网泄露(或被窃)的数据“通过”验证。另一方面,Mão Fantasma(幽灵之手)也日益常见:它通过诱导受害者安装远程控制应用,随后在受害者无感的情况下接管手机并操纵欺诈交易。银行与FEBRABAN建议:不要因电话指示安装App,也不要向第三方开放远程访问。

什么是SIM换卡,为何在巴西增长?

SIM换卡是巴西电信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其手法为:攻击者说服运营商为受害者号码 补发/换发SIM卡,并结合社会工程与暗网泄露数据完成冒名。

一旦控制号码,攻击者便可拦截合法用户的短信OTP(用于登录或找回账户),导致账号接管(Account Takeover)

SIM换卡问题持续升级,业内报告显示其成功率不可小觑,因此始终是风控与安全团队的优先事项。


为何传统身份验证在电信场景失效?

巴西面临全球最严峻的网络犯罪环境之一。几乎每2秒就发生一次身份欺诈尝试,而企业往往难以及时发现、阻止与处置。

虽无官方统计精确披露SIM换卡欺诈数量,但估计每年有数以万计用户受到影响。

问题核心在于既有工具与流程薄弱。巴西常见方案依赖静态校验人工审核僵硬流程,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思路与方法也不到位。

数据外泄与运营商脆弱点

大量个人数据在暗网外泄意味着,仅靠静态数据(如CPF或出生日期),攻击者即可绕过基础初筛。当这些信息已属公开,“知识型”验证不再能证明真实身份。

同时,许多电信内部流程仍高度依赖人工(门店或呼叫中心),缺少对实时风险信号的分析。

其结果是一个生态:

  • 合法用户承受摩擦,却未必能挡住攻击者;
  • 不法分子利用泄露信息进行SIM补卡、账号找回或强制携号转网;
  • 决策依据仍是弱证据(静态数据),而非强证明(带活体的人脸生物识别、号码/线路级信号、设备信誉)。

数据泄露与携号转网:盲点

跨运营商携号转网SIM补卡/复制是风险最高的环节。一旦被绕过,攻击者即掌控号码,进而劫持后续所有基于号码的认证。

要应对,运营商应采用高保证级别标准:

  • 受理瞬间实现强身份校验(证件+自拍+活体),覆盖App/网页、呼叫中心与门店。
  • 在选择认证渠道前读取号码级信号(号码类型、SIM卡使用时长、近期是否有换卡迹象)。
  • 通过备用渠道(推送或已验证邮箱)进行二次确认,并对敏感变更设置冷静期。

巴西监管怎么说(实用要点)

Anatel(巴西国家电信局)要求携号转网必须通过SMS确认,发送到用户当前在网号码上。号主需在最多6小时内回复;若不回复或回复“否”,则自动取消。上述措施并不能替代强认证(在高风险场景中仍应叠加),但属于所有电信企业必须遵守的监管底线

该机构还通过了《电信服务通用规章(RGST)》,以整合并更新行业规范。

此外,《消费者权利通用规章(RGC)》也在2025年9月完成更新与整合,强化透明度、服务质量与可逆性义务。这将影响携号转网、SIM补卡与资料变更的告知与执行方式,以及争议解决的可追溯性。

2025年巴西电信运营商的KYC策略

通过恰当工具与流程,运营商可以显著降低身份欺诈:

  • 开户(onboarding)期间的实时KYC。 证件校验、人脸1:1比对与活体检测,杜绝合成身份或冒名开户。
  • 在SIM补卡与携号转网中引入人脸生物识别与MFA。 将生物识别纳入关键流程的多因素认证,可有效对抗社会工程学攻击。
  • 基于风险信号的流程编排。 发送短信OTP前先评估风险:号码类型、SIM卡时长、近期是否换卡。如风险高,则改走生物识别、已验证推送/邮箱等替代路径;风险低则保持顺畅。
  • AI与行为分析。 通过时间、位置、请求节奏等,识别异常并前置阻断非典型操作。

Didit如何帮助运营商降低身份欺诈

在巴西这一高欺诈量环境下,运营商的首要任务是减少因SIM换卡、恶意携号转网与敏感资料变更带来的损失Didit是一套以此为核心目标打造的身份验证平台。

它如何转化为运营成效?

  • 更少人工依赖。 Didit降低人工复核负担,在高量场景下提升识别能力,同时保留可控性与审计追踪。
  • 全球欺诈情报。 以全球数千案例为底座,识别模式并即时处置。
  • 对接政府来源。 集成政府数据库,完成必要的反欺诈校验。
  • 端到端自动化。 规避因人工复核导致的瓶颈,加速开户/服务处理,同时不牺牲管控。
  • 灵活可定制工作流。 无需提单即可调整规则;在风险提示时自动插入额外步骤。
  • 透明且易集成。 提供API与零代码模块,快速上线流程,价格清晰透明。

为什么Didit能突破常见市场限制

当传统供应商仍依赖静态校验、人工审核与呆板流程时,Didit提供一层可自动化编排的能力,并联通政府来源,减少人工依赖、提升检测,同时把握体验。它将完整的身份验证与全球欺诈模式库相结合,在新开户、携号转网与SIM补卡等场景中实时决策。

适用于巴西电信的KYC:以低摩擦阻止SIM换卡

在符合法规(Anatel)的前提下,切断携号转网与SIM补卡环节中的欺诈, 依托实时身份验证、生物识别与按风险编排的流程。 使用Didit,可免费起步,快速上线个性化流程,先人一步阻断SIM换卡。

常见问题 - 巴西电信KYC

常见问题

巴西电信KYC:常见疑问与速答

不可以。SMS是Anatel对携号转网的监管要求,但并非强认证。在高风险场景下,应叠加生物识别、号码级信号,并通过备用渠道(推送或已验证邮箱)进行确认。
携号转网、SIM补卡/复制与敏感资料变更。这些环节需要强身份(证件、自拍与活体),若出现风险信号,还应在执行前设置冷静期。
这是一种远程访问型社会工程诈骗:攻击者诱导受害者安装应用并接管设备。行业建议是不因电话指示安装应用,且不要分享验证码。
保持SMS作为携号转网的强制确认手段;仅在风险需要时再叠加强认证。这样既满足Anatel要求,又能把控摩擦。
完整可追溯链路:触发的规则、查询到的号码级信号、生物识别证据与结果。这将简化审计与纠纷处理。
采用自适应步骤编排:低风险走最简流程;高风险叠加生物识别与备用渠道确认,并在必要时设置冷静期。
因为这些数据已被广泛泄露;当信息成为“公开知识”后,基于“你知道什么”的验证不再能证明身份。
明确告知:不要按电话指示安装应用、不要分享验证码,并在各类服务中启用MFA。

 

巴西电信业的KYC:如何遏制SIM换卡等欺诈